专注于 恒温恒湿试验箱高低温试验机PCT高压试验箱盐雾试验箱等环境试验设备生产,满足您的一切定制需求!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项目类别: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教学试验平台建设项目þ
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公共服务体建设项目□    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项目实施周期:  1年
(二)项目建设内容与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建设,形成主要包括形态学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室、机能学实验室、医学分子中心实验室等4大分实验室模块,将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成为设备齐全,技术先进,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综合实力达到省属高校水平的实验教学平台,为医学院的学生和相关专业的学生开展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创造良好条件,并以全力服务社会,向省属高校和社会医疗卫生机构开放。
中心建成后,设备总值净增近724.205万余元;中心面积净增520m2。设备完好率由建成前的83% 提高到建成后的95 % ,提高幅度达到 12 % ;“三性”实验数由建成前的123个 增加到建成后的148个,增加25个;满足教学程度由建成前的85% 提高到建成后的98% ,提高幅度达到 13% 。组建4个标准装备的实验分室,达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标准。
2、项目建设内容
(1)设备购置。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支持下,投资689.205万元购置教学实验仪器设备,以充实数量和替换升级老旧配置。
(2)实验用房配套改造。用35万元对5间实验用房进行配套改造,满足安装环境的需要。在分实验室的建设上,主要做好三件事:①重新规划布局。去掉一些内容陈旧与现实脱节的实验项目;②避免重复建设。学校已有和准备建设的实验室不再重复建设;③合理配置设备。原有实验室建设的重点是根据专业要求,增加仪器设备的配套数,从而保障学生的实验时数。新建实验室主要注意三个问题:①科学性。依据目前专业发展和教学大纲要求,参照国内外相关院校和专业实验室的设置,科学论证。②先进性。新实验室建设按照立足现实,适当超前的原则进行,在实验室设备建设中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购置先进设备。③实用性。避免追求高档,造成设备资源的浪费,追求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要根据实验项目和实验人数,做好设备型号、设备套数的规划。通过资源优化重组,达到满足常规实验教学、课程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创新实验实施。改造、新建的实验室有:
① 数码解剖互动实验室。建成后可成为虚拟可视化解剖教学实验平台,直观的为学生创建人体器官的空间结构,将教学中某些难于讲述的复杂的内容,生动地展出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复杂的人体结构可重复对标本进行解剖操作,节省大量的资源,整合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的断层、局部、系统解剖学课程,消除现实中不同解剖学教学方法之间的障碍。标本的数字资料完整,为教学及实验提供完整的资源。
②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建成后成为病理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教学实验平台,可实现教师和学生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将显微标本更加清晰展示在教学过程中。
(3)分层次设置和构建实验体系。包括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提高性实验、设计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在实验室开放的基础上,针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进一步强化实验内容的综合性与设计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每门课程除保留必开的经典实验项目外,还要开出一定数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并使之与实验室开放相配合,为学生创造自主实验的条件,其中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门数的95%以上。
(4)实施模块实验教学。以实验技术、方法为主线,把相关的实验内容和专业知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模块化的综合性实验,使实验内容由原来单一和分散的设置转化为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的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生物化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病原生物学、病理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和影像解剖学等方面的实验。
1)生物化学实验
新增实验装置,包括:荧光显微镜、倒置荧光显微镜、蛋白纯化系统、凝胶成像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带电脑)、旋转蒸发仪、台式超声波清洗器、台式冷离心机、小型离心机、电子天平、摇床、全自动新型生化培养箱、组织捣碎匀浆机、pH计、高精度恒温水槽、高压灭菌锅、移液器、超纯水仪、酶标仪(带内置打印机)、洗板机。
拟开设实验项目:
①质粒DNA的制备与纯化;
②质粒的酶切鉴定及片段回收;
③动物肝组织DNA的提取及成分鉴定。
2)医学机能学实验
新增实验装置,包括:电脑、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生理模拟实验系统、容声冰箱、空调、细胞电转移及融合仪、细胞收集器、脑立体定位仪、大鼠运动行为测试系统、旋转行为测定仪、定量感觉障碍测定仪、显微图像分析仪、厌氧培养箱、动脉血压检测仪、生物制冰机。
拟开设实验项目:
①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制备及药物治疗;
②不同类型缺氧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观察;
③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和拟传出神经药对血压的作用;
④生理溶液离子浓度改变、拟传出神经药剂强心甙对蛙心活动的作用;
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影响因素。
3)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
新增实验装置,包括:扫描电镜、CO2培养箱、离心机、振荡摇床、制冰机、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移液器倒置显微镜、隔水式恒温培养箱、超声清洗器、不同规格移液器、可反复使用过滤装置、双人单面超净工作、细胞分离系统等。
拟开设实验项目:
①植物、动物细胞细胞器观察
②凝胶电泳检测蛋白质;
③小鼠RNA的提取和鉴定实验;
④RT-PCR实验;
⑤真核细胞基因在大肠杆菌的表达实验;
⑥重组蛋白质的鉴定实验;
⑦大肠杆菌蛋白质系统分析实验。
4)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医学免疫学)
新增实验装置,包括:扫描电镜、CO2培养箱、细菌厌氧培养箱、离心机、振荡摇床、制冰机、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移液器等。
拟开设实验项目:
①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原虫)电镜观察;
②厌氧细菌的培养与鉴定;
③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④土壤和粪便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实验;
⑤尿液和痰液标本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实验;
⑥3年以上散养土鸡消化道寄生虫分离与鉴定;
⑦粪便、污水、沼气池渣土源性寄生虫虫卵的分离与鉴定;
⑧各种病原生物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针对研究生)。
5)病理解剖学学实验
新增病理学实验装置,包括:尸体解剖包、开颅电锯、病理解剖台、自动脱水机、微波炉等。
拟开设实验项目:
①小鼠结扎冠状动脉后心肌梗死切片观察实验;
②小鼠结扎冠状动脉后心肌梗死灶HE染色实验;
③小鼠心肌梗死灶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免疫组化染色实验;
④病理尸体解剖实验。
6)断层解剖学与影像解剖学 
新增断层解剖学与影像解剖学实验标本,包括:人体断层横断面标本一套 ,人体断层矢断面标本一套、人体断层冠断面标本一套。
拟开设实验项目:
①头部断面解剖实践与CT、MR;
②胸部断面解剖实践与CT、MR;
③盆部断面解剖实践与CT、MR;
④脊柱区断面解剖实践与CT、MR;
⑤四肢断面解剖实践与CT、MR。
二、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背景分析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是医学类专业和相近专业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培养实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基础,是利用率极高的实验教学平台,参与该实验室教学和科研的教师人数最多。该实验平台不仅服务于我院所有学生,而且还承担临床医学院、艺术学院、国际学院、体育学院、教育科学系和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建好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是我校本科生教育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也是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需要。
2012年,长江大学成为教育部、卫生部批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为满足教学改革需要,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增开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其次,2016年前我校要接受国家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立项建设。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立项建设可以大力推进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改善实验条件,实现基础医学实验室的开放和资源共享,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主要体现在:
1、有利于实验开出率,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可以增加学生实际操作机会,验证医学理论,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素质。密切与相近实验室的联系,协调学科发展,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规划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教师可以了解到本学科先进的实验设备,学习到先进的实验技术手段,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良好的实验条件和环境有助于稳定现有的教研队伍,吸引教师从事实验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从而壮大实验室教师队伍,优化现有队伍结构,尤其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国内外专业进修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提高他们的实验教学及科研能力,使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满足实验中心的发展需要,形成结构合理、整体实力雄厚、能支撑教学和科研长远发展的学术团队和学术群体。
3、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实验内容更新。
高校实验室是知识创新、科学传播的基地,通过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立项建设,可以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实验内容更新,提高学生设计性、创新性、综合性实验能力,实施创新教育,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4、有利于完善实验教学体系,走“学校和医院相结合”的道路。
通过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使培养的学生到医院等用人单位上手快,快速成为医疗和科研骨干,提高用人单位的参与意识。同时抓住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把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实现优化重组,提升基础医学实验质量。
5、有利于全方位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组织有关专家对实验项目进行论证,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形成“基础性-综合性-设计创新性”实验项目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积极推进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BL)、病例为中心的教学法(CBL)、讨论式教学、病案教学、双语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追踪学科领域进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采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建立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临床技能及综合素质,并将国内外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和资源引入实验教学,初步实现实验教学的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
(二)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分析
随着我校成为教育部、卫生部首批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以及国家对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时间的逼近,对我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由于投入有限,我校基础医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台(件、套)数量明显不足,一些设备严重老化、陈旧,从而导致设备完好率和实验开出率偏低,部分仪器设备超期超负荷服役,采集的实验数据严重失真,无法达到数据处理的要求;一些新软件、新开发平台安装不了,至使有些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无法开展;随着招新学科的发展与新专业的设置,现有实验设备不能完全满足新建专业和教学改革的需求。这些问题已对我院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质量构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满足教学需要,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增开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因此,迫切需要进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立项建设。
(三)预期效益及持久性分析
1.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建成后,可以弥补我校长江大学医学院以及临床医学院、艺术学院、国际学院、体育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教育科学系和长江大学文理学院9个学院的17个专业(临床医学、中西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护理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美术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应用心里学、教育学、学前教育)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实验室设备落后、数量不足等缺陷,新增和改进一些实验项目(见表1),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环境和更多的动手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和地方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实用性医学人才。
    2、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立,有利于充实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实践环节,在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长期的效益,也能为承担相关的教学与科研项目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将为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以开展社会服务,提高办学效益。使其成为江汉平原以及周边医院人的才培养、技能培训和科学研究基地,取得更大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表1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建成后新增及改进的部分实验项目
序号 实验项目 类型 备注
1 小鼠结扎冠状动脉后心肌梗死灶HE染色实验 设计性 新增
2 质粒的酶切鉴定及片段回收 设计性 新增
3 动物肝组织DNA的提取及成分鉴定 设计性 新增
4 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制备及药物治疗 设计性 新增
5 不同类型缺氧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观察 设计性 新增
6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和拟传出神经药对血压的作用 设计性 新增
7 生理溶液离子浓度改变、拟传出神经药剂强心甙对蛙心活动的作用 设计性 新增
8 凝胶电泳检测蛋白质 设计性 新增
9 真核细胞基因在大肠杆菌的表达实验 创新性 新增
10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影响因素 创新性 新增
11 小鼠RNA的提取和鉴定实验 综合性 新增
12 RT-PCR实验 综合性 新增
13 植物、动物细胞细胞器观察 综合性 新增
14 重组蛋白质的鉴定实验 综合性 新增
15 大肠杆菌蛋白质系统分析实验 综合性 新增
16 小鼠结扎冠状动脉后心肌梗死切片观察实验 综合性 新增
17 质粒DNA的制备与纯化 综合性 新增
18 小鼠心肌梗死灶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免疫组化染色实验; 综合性 新增
19 病理尸体解剖实验 综合性 新增
20 头部断面解剖实践与CT、MR 综合性 新增
21 胸部断面解剖实践与CT、MR 综合性 新增
22 腹部断面解剖实践与CT、MR 综合性 新增
23 盆部断面解剖实践与CT、MR 综合性 新增
24 脊柱区断面解剖实践与CT、MR 综合性 新增
25 四肢断面解剖实践与CT、MR 综合性 新增
 

三、实施条件
(一)人员条件
1.项目负责人情况
姓名:丁建中          性别:男
年龄:58                职称:教授            
学历:研究生        专业:医学免疫学               
学位:博士         联系电话:0716—8067630
传真:0716--8067630    E-mail:dingjianzhong@yangtzeu.edu.cn
相关工作业绩:
丁建中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高校教龄37年,长期从事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76年毕业于原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并留校任教,1988年获吉林省延边大学微生物学硕士,2006年获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博士学位,2000年晋升教授职称;2003年9月至2010年3月任长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曾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研究、军事医学科学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天津医科大学进修学习。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医学免疫学》、《分子免疫学》、《免疫学检测技术》、《科研基本方法》等教学工作。同时长期负责实验室建设和指导临床技能本科专业技能教学方法的研究。现任《医学免疫学》湖北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长江大学“临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主任。自2004年起担任《感染与免疫》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已指导2名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并获硕士学位;并与湖北中医药大学合作培养中医学基础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教学方面: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篇,副主编教材1部。完成的“7省市14所三级医院护理队伍的需求调查与相应对策”获2006年全国教育科学成果奖三等奖,主持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研项目“护理学本科专业技能规范的研究与实践”获2008年长江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点一线法”强化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研究与实践”获2012年长江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完成的“依托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提高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与实践”获2012年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次获“教学质量奖,2011年被评为“长江大学第二届教学名师”。
科研方面:运用医学气象学、现代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血液流变学与超微病理技术,首次系统建立外燥小鼠动物模型和填补筛选特异性证候指标与评价系统性研究的“空白”,为阐析外燥病因病机经典理论“框架”提供物质基础并丰富中医学理论。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作为主要成员完成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6篇;完成的“外燥致病机制的实验研究”2007年被评为“湖北省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主持的“外燥伤肺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经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1998年被荆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教师”荣誉称号,2003年被湖北省卫生厅评为厅直“党员”。曾担任湖北省荆州市届政协委员、国务院研究生与学位评估中心专家库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委、湖北省教育系列高级职称评委、湖北省省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湖北省级博士论文评委、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免疫学会委员、湖北省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评委、荆州市检验学会副主任、《长江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等。
2.其他人员情况
项目组共 25 位成员,老、中、青多层次结合。除项目负责人外,项目组的其他成员在基础医学方面有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年龄、学历结构和职称合理,对项目非常熟悉(详情见表2与表3),项目组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分工协作,团结一致,能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表2 项目组成员一览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务 职称 最后取得学位及专业 对项目熟悉情况
丁建中 58   教授 博士、医学免疫学 熟悉
龚权 41 副院长 副教授 博士、微生物学 熟悉
黄江荣 36 副院长 副教授 博士、分子生物学 熟悉
向光盛 57   教授 博士、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熟悉
王贵林 54   教授 硕士、药理学 熟悉
余万桂 43   教授 硕士、生理学 熟悉
雷元卫 58   教授 本科、病理学 熟悉
郑鹏才 56   教授 本科、病理学 熟悉
夏新中 54   教授 本科、生物化学 熟悉
张海元 40   副教授 博士、分子生物学 熟悉
吴焱森 50   副教授 硕士、组织胚胎学 熟悉
许本柯 51   副教授 硕士、人体解剖学 熟悉
余大海 38   副教授 本科、药理学 熟悉
曾祥宏 51   副教授 本科、人体解剖学 熟悉
杨飞 33   讲师 博士、分子生物学 熟悉
刘嵘 34   讲师 博士、遗传学 熟悉
钱锋 35   讲师 博士、生理学 熟悉
尹刚 36   讲师 博士、病理生理学 熟悉
聂浩 31   讲师 博士、病微生物学 熟悉
胡娅 34   讲师 博士、药理学 熟悉
彭小春 32   讲师 博士、病理生理学 熟悉
吴婧 33   讲师 硕士、组织胚胎学 熟悉
谢小强 33   讲师 硕士、病理解剖学 熟悉
张燕翔 35   实验师 硕士、病理学 熟悉
李侃 38   实验师 硕士、微生物学 熟悉
 
 
 
表3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人员构成分析



35岁以下
(%)
36-45岁
(%)
46-55岁
(%)
56-60岁
(%)
61岁以上
(%)
人数合计
36.0% 28.0% 20.0% 16% 0 25



教授
(%)
副教授
(%)
讲师
(%)
实验师
(%)
具有博士学位
(%)
具有硕士学位
(%)
28.0% 28.0% 32.0% 8.0% 48.0% 32.0%
 
(二)资金条件
本项目预计投入总资金724.21万元,其中申请中央专项资金434.5元,省市财政配套资金144.82万元, 学校自筹144.89万元。学校近年来财政状况良好,地方政府一直支持学校的建设,学校有能力保证配套资金的落实。
(三)基础条件
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中心面积5000平方米,是长江大学2007年新建的实验大楼, 为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及本项目的设备安装提供了场地环境保障。
长江大学及医学院有较为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和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了中心各类人员职责分明及仪器设备高效运行。
1、实验室管理制度:学校制定了《长江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中心制定了《实验室安全工作规则》、《基础实验中心开放实施办法》等。 
2、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为了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学校修订出台了《长江大学仪器设备管理暂行办法》、《教学仪器设备购置招标管理办法》、《教学仪器设备验收工作规程》、《长江大学大型、精密、贵重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中心制定了《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办法》、《实验低值耗材品管理办法》、《实验设备器材损坏、丢失赔偿制度》等。
3、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有《长江大学实验教学管理办法》、《长江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学分管理办法》等,中心制定有《实验教学管理暂行规定》、《学生实验守则》、《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教师职责》等。 
四、实施可行性
(一)项目基础
长江大学医学教育现由医学院、3个临床医学院和3所国家三级甲等附属医院组成。医学院本部现有专任教师近100人,其中,教授(正高)21人,副教授 2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70人。有“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和“长大学者”特聘教授1人。
医学院现有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学、中西医临床医学4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是一级硕士点和湖北省“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学院拥有1个“省级临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科研平台——“感染性疾病研究中心”。实验室总使用面积8685.99平方米,有1500个实验台位,具有优良的实验教学设备,能充分满足本科生临床课程教学和研究生培养需要,但基础实验室条件还不足,需加大投入。
医学院坚持狠抓教学质量,将培养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作为首要任务,近年来在教学上突飞猛进。《免疫学》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中医学》、《急救护理学》、《护理学基础》、《人体解剖学》等5门课程是校级精品课程,目前还有《医学影像学》、《生理学》和《推拿学》3门校级在建精品课程。 
近几年来,医学院科研工作快速发展,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科研到账经费逐年大幅度增长。学院教师公开出版学术专著13部,编写教材7部,发表的论文被SCI、EI、ISIP三大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有近20篇。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合作教育,现有临床医学本科(MBBS)外国留学生500余人,外国研究生30余人。医学院与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项目,为师生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 
(二)预算方案的合理性
学校和院领导非常重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是根据目前市场供应商提供的报价作为依据,但是大型设备配置不同价格差别很大,需要在具体实施时特殊说明,在充分调研、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的经费预算。在设备选择上,也经过了多次、反复、充分论证。设备适合学校实验教学的需要,且价格合理,实际购买价格不会超过预算价格。
(三)主要工作思路与设想
1、制度健全,提供政策保障
学校按照中央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制定了《长江大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长江大学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长江大学专项资金审计办法》、《长江大学仪器设备采购制度》、《实践基地管理制度》等,为项目实施并发挥效益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
2、领导重视,提供组织保障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审批后,我们将在学校的领导下,院长负责制,将该实验室的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不断加强项目的组织建设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3、成立专家组,提供技术保障
学院将成立由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外聘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充分发挥专家组的咨询和指导作用,切实把握好所购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实用性、超前性,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并发挥效益提供技术保障。
4、采购优化,高质高速
实验室设备的采购,我们拟将政府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对于实验室需求集中、价格昂贵的设备,将采取政府采购方式;对于价格低、零散的设备将由学校派经验丰富的采购人员采购。两种方式同时进行,既能保证采购的质量,又能节约时间。
5、监督公开,政务保障透明
学校的财务、审计、国资、纪检监察部门以及广大教职员工、学生团体还将充分发挥他们的监督职能作用,严格按照《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0]21号)进行管理,保证项目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水平。
五、进度与计划安排
2013年进度计划安排表
时    间 内        容 备  注
2013.01

2013.02
1.成立建设项目小组及指导小组,明确各小组的职责、权力。  
2.调研国内其它高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情况,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编写申报书。  
3.原有实验室设备清理维修,确定新环境下的使用方案。  
 
2013.03

2013.06
1.完成实验中心改造,场所、配套环境的建设。 请专家论证
2.新开实验内容的编写,确定实验室设备运作方案。  
3.制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管理规章制度。  
4. 按预算计划购置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  
 2013.07

2013.11
1.研究实验中心设备安装、调试及试运行。  
2.人员学习仪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技能。  
3.新开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设计和验证。  
2013.12 1.设备实行专人分管。  
2.设备开放使用,提高使用效益。  
 
六、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
本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有:
1.价格风险:我院结合学校对实验设备购置做出预算时,依据各商家提供的价格信息,充分考虑到了免除关税、价格下浮等因素,以避免价格上的风险。
2.人员组织风险:本项目由具有丰富管理、研究和教学经验,熟悉行业科技发展新趋势的学术带头人为主要负责人,小组配备踏实肯干、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作为建设小组成员,可确保项目实施进展顺利。建设小组人员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因此,基本上不存在风险。
3.质量风险:设备采用招投标方式,严格的专家评选和合同保障能够保证设备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基本不存在质量风险。
4.效益风险:学校有一支能够开发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相当高的教师队伍,能使拟购设备发挥的效益,因此不存在效益风险。
综上所述,本项目不存在风险。
七、主要结论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是按照财教[2010]21号文件精神的要求申报的,中央财政决定设立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地方高校的重点发展和特色办学。且在2013-2015年规划之中。根据我院教学改革和科研促进教学的迫切性,经过我校领导及广大教研人员反复研究后决定将本项目纳2013年计划。
我院具备建设该项目的基础条件和能力,且拥有一支能够使用、维护及开发新增设备功能的教学科研队伍,能够使新增仪器设备限度地发挥其教学科研方面的作用。
本项目通过购置离心机、脑立体定位仪、培养箱、电泳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酶标仪等本科教学急需的仪器设备,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建成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的标准,为相关专业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项目实施后,将可以大大推进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改善实验条件,极大地提高本科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实现基础医学实验平台的开放和资源共享,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医疗服务及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希望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能够支持该项目。
 
 

[上一个:动物科技实验教学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

[下一个:油气钻采集输教学实验平台项目可行性报告]

高品质仪器设备专业供应商 The professional supplier of quality equipments
点击咨询
东莞市正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2-2023 备案号:粤ICP备12059146号-8 公安备案号: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1207号
主营产品:恒温恒湿箱高低温试验机PCT高压试验箱盐雾试验箱紫外线试验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