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项目类别: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教学试验平台建设项目þ
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公共服务体建设项目□ 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项目实施周期:1年
(二)实验室建设内容与目标
1、建设目标:
通过一年时间的建设,将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成能充分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实验技能培养要求,同时能开设不同方向的基础、专业实验课程及课程设计,实验内容先进,教学体系合理,实验设备完善,实验管理科学的面向全校的开放性实验室,使之成为学生实验技能训练、科学素养提高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理想场所,同时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性的国内同类学校的先进实验室。建设一支能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编写出版有影响的实验教材(讲义)、教学指导书及多媒体课件、课程设计软件;规范实验室的管理,提倡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理念,使仪器完好率达到98%以上,提升实验教学水平。
2、建设内容:
根据目前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要求,本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石油物联网感测与传输技术实验室、地震资料处理实验室、信号处理实验室、移动通信实验室、光纤通信实验室、网络工程实训室、创新实验室。
(1)石油物联网感测与传输技术实验室
通过开展基于Zigbee的物联网实验设备的实验教学,可以促进基于Zigbee的WSN节点部署技术、协同感测技术、路由技术,石油物联网的数据融合与协同计算技术、石油物联网WSN的接入网技术、物的定位与智能跟踪管理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该实验室中,通过开展WSN工程的实训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石油物联网技术方面的物理信息的感测、信息的处理、信息的网络传输和信息的运用等软件与硬件方面的实践能力,以满足国家对石油物联网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又可以通过设备的二次开发开法以促进在石油与天然气行业方面的应用。如石油(天然气)工业生产的各主要生产环节:地质勘探、钻井、采油(气)、集输、炼制、储存、产品销售等,伴随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物资流和信息流的有效获取,将各生产环节的信息流相互融合与协调,通过云计算技术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这些数据信息,以提升石油(气)的开采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智能化管理。
(2)地震资料处理实验室
石油行业海量数据并行处理与并行信号处理。地震勘探信号处理、油藏模拟数据处理等石油行业勘探开发领域均涉及海量数据、海量信号处理问题,并行化是有效的解决途径。目前,并行计算平台逐步向小型化、桌面化发展,新一代的CPU/GPU协同并行计算平台能在桌面系统上提供与传统巨型/大型计算机系统相当的计算能力,是并行计算的发展方向。构建基于CPU/GPU协同并行计算的工作站级并行计算实验平台,可用于开展海量数据并行处理和并行信号处理方面的教学与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在并行数据处理与并行信号处理方面的实际动手能力。
(3)信号处理实验室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DSP芯片原理与应用实验、语音图像编码实验、语音图像编码短学期、数字图像处理实验、多媒体技术实验、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学生通过课内实验可对课程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点进行观察与验证,从而加深对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的理解。
(4)移动通信实验室
本实验平台通过将计算机与商用GSM模块及CDMA模块有效整合成一个系统,使学生通过多个实验理解移动通信的各个实现和工作环节,了解语音通信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建立及实现过程,了解短信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建立及实现过程,以及中文短信编码方案,通过实验体会中国移动的GSM与中国联通的CDMA在实际应用中信号强度等参数的理论及实际含义,实验平台给学生提供了难易程度不同的多个二次开发项目,如:短信发送、拨号通话、串口调试及AT命令集的应用等等。依托此平台可完成移动通信课的教学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科学研究等,覆盖了移动通信课程和移动通信技术的主要内容。
(5)光纤通信实验室
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光通信技术应用的硬件平台,实验系统开设的实验覆盖了光纤通信中主要的知识点,从简单独立的实验到复杂综合的实验,都可以在本实验系统上进行,可以模拟实际通信过程中从电/光然后再从光/电的整个传输过程。由于本实验系统采用了FPGA,通过二次开发实验可以设计比较复杂的系统,以满足深入研究的需要。
(6)网络工程实训室
面向全院的专业学生,为《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TCP/IP原理与应用》等课程的实验提供实验条件,并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大学生课外开放性实验、科技作品制作和科研等提供实验条件。通过网络工程实训室的建立可以培养不同类型的网络人才,使学生可以深入地学习网络基础知识,并能够解析网络传输的数据,简单快捷地编辑网络协议,帮助学生理解网络知识,真正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7)创新实验室
创新实验室的主要教学任务: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积极进行教育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创新教育实践基地。
二、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背景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具有良好的学科支撑,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于2003年、2006年两度被批准为“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该学科于2005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立项建设点”。现有“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和“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三个硕士学位点,一个“电子与通信工程”的工程硕士学位点。
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立项研究,承担和完成教学研究项目14项,其中省部级项目7项,校级7项,并且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教学研究成果,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长江大学教学研究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8篇。主编或参编了27部面向不同专业学生的教材和专著,而且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其中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教材2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材2部;21世纪电气信息学科立体化系列教材11部,其它8部。其中有3本教材分别获得长江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自编多媒体课件获得长江大学多媒体课件1项。建成有4门省级精品课程――“感测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和“信号与系统”;2门省级课程-“电子技术”和“微机原理与应用”;2门校级精品课程-“通信原理”和“电路分析基础”;2门双语教学课程-“TCP/IP协议原理”和“多媒体通信”。教师们通过教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人才培养经验。
近4年来,专业教师的科学研究特色鲜明。在信号获取与处理、图像处理与网络通信、仪器仪表智能化、自动检测与控制、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石油地球物理重大装备研制、石油地球物理信号处理等研究方向上特色明显,成绩突出,尤其注意加强电子信息技术与石油行业的结合,先后承担、省部级、横向项目共42项,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装备项目、中石油青年创新基金和湖北省教育厅创新团队基金等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0项,其中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6项。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本专业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8篇论文分别被SCI、EI、ISTP收录。
现有一个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于2005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首批湖北省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3年通过正式验收。该中心教学基础设施齐全,拥有10个教学实验室、2个校内实习基地和1个大学生创新基地,为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专业还依托4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际技能训练、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的平台。
学生多次参加了国家、省级、校级、电信学院举办的各类竞赛,并在全国、全省各种大学生竞赛活动中获得较好的成绩,获奖数目逐年增长,四年共获省部级以上奖项50项。其中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优胜奖2项;省一等奖5项,省二等奖20项,省三等奖21项;并在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多次获奖,不少学生在石油行业、地方经济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其它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坚持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北京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神州数码湖北荆州地区网络技术学院”,开展网络技术的培训与认证服务,与美国TI公司合作成立了“数字信号处理方案实验室”,互派人员进行教学及科研合作。2007年与美国ALTER公司合作建立了“EDA/SOPC联合实验室”。2009年与北京亚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建了“组态王自动化软件”实验室。坚持每年选派教师到国内重点高校学习深造或短期培训,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同时与中石油、中石化、北京、深圳、武汉等地方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在过去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面向行业、面向地方、面向基层的人才培养定位,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有1名学生2008年获得湖北省教育厅和共青团共同授予的“湖北省学生干部”的称号。
综上所述,教学团队,实验教学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已有的先进实验平台、雄厚的师资队伍、丰硕的科研成果,还有严密的管理与服务制度,为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分析
我院中心实验室自建立以来,由于资金问题,实验项目的开发都明显跟不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在信号与通信的科研方面的设备严重匮乏,实验课开出率逐年下降,更无法满足专业的创新教学实验要求,从而严重影响了我院本科教学及研究生培养质量;同时随着信号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而我院教师常常苦于没有合适的实验设备和手段,导致相应的科研工作无法开展,严重阻碍了我院科研水平的提高,这已成为学科建设发展急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近几年,我校通过中央和地方共同投资建设的电工电子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取得良好的成效。但是,随着石油工业以及湖北省地方经济的发展,专业技能实验教学条件还远不能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主要表现在:,长江大学在校理工类学生超过了2.5万人,实验教学设备数量很少,规模有限,不能满足在校学生电气信息技术的专业技能实训要求;第二,由于过去的建设重点放在基础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设施建设上,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投入经费少,专业实验教学仪器设备配置单一且数量偏少,不能很好地满足为行业和地方人才培养的需求,学生的专业工程能力培养受到影响。
因此,加强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购置新型先进的实验设备,改善教学和科研环境,对推动信息与通信学科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和突出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且迫在眉睫。
(三)预期效益及持久性分析
该项目意义重大、效益明显,能够持久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①建成后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极大地提高本科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和地方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设计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复合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充实本科生校内实习、实训的工程训练内容,针对目前石油行业对电气信息类专业实际技能和能力的需求,新开或增开一些实验、实训项目,可使学生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同时,该中心还可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针对现场应用开展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平台。
②建成后可以为研究生加强科技技能、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校在石油行业电子的知名度,使学校在石油工业市场经济下持续发展。
③建成后,进一步发挥对外辐射与示范作用,可承担荆州地区2所独立学院,多所高职高专的实验、实习、实训,有利于与油田和地方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社会对电气与信息类人才的需求将不断的增加,因此中心在这类人才培养的效益是长期的。
三、实施条件
(一)人员条件
1.项目负责人情况
姓名:余厚全 性别: 男
年龄:55 职务:电子信息学院院长
职称:教授 学历: 博士
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 联系电话: 0716--8060131
传真:0716--8060131 E-mail:
hq_yu@163.com
相关工作业绩:
余厚全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无线通信和与信号处理技术的方法研究与理论教学工作。1982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电子测量与仪器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4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电子与通信系统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电子与通信系统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82~1991,在长江大学(原江汉石油学院)电子系石油仪器教研室任教,1987~1990年任教研室副主任;1998~2003:在长江大学(原江汉石油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工作,先后担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系主任;2003~2012:在长江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工作,担任学院院长。现任电子信息学院院长,“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石油仪器》、《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和《石油与天然气学报》编委,教育部中南地区电子线路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在教学方面,先后为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了本着教书育人、以人为本、为国家培养高技术人才的目标,先后承担了本科生《通信原理》、《智能仪器》、《现代数字设计》、《通信原理》、《地震勘探仪器》等课程,研究生《电信技术专题》、《《模式识别与神经网络》、《信号检测与估值》、《数字信号处理》和《统计信号分析与处理》等课程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承担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四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
主持负责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该中心2005年被评为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7年被批准为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主持负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该专业2006年被列为省级品牌建设专业;主持负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该专业2011年被列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计划项目;作为负责人,主持电工电子基础教学团队建设,该团队2010年被评为教学团队。承担《加强大学生电类工程能力的培养》教研项目研究工作,该项目2005年获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和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地方高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教研项目的研究,该项目获2009年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科研方面,能够结合社会和行业的需求,参与开展了以“网络与通信”为基础的数字化油田建设的研发,依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省级重点学科,组建良好的科研团队成员,在VoIP通信、无线通信和油气勘探开发动态监测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多项科研项目,承担完成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超声固井质量检测方法与仪器》课题研究,主要负责不同模式下超声测井信号的处理与识别,该项目获得1996年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主持“863”子课题“侧向声波扫描软件、资料处理、模型井设计”项目的研究与开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伪随机扩频脉冲在地球介质中的传播特性研究” (40774073)的研究工作;主持省自科基金项目“基于三维小波多分辨率层次的海量地震数据可视化算法”研究。作为主要成员,参加2004年湖北省教育厅创新团队基金《基于IP的视频通信及其应用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2003年至06年先后主持完成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原油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大港油田、四川石油管理局国际工程公司和胜利油田国际事业部4项关于VoIP语音通信系统的开发项目。2001年主持完成石油天然气总公司CPL委托研究项目《MUST成像测井资料处理》;2000年主持完成深圳市三九电脑技术有限公司《VoIP通信系统的研究》项目,该项目被深圳市科技局列为2000年十大科技攻关项目之一。
2.其他人员情况
表1 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主要人员情况简介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职称 |
学位及专业 |
对项目熟悉情况 |
余厚全 |
男 |
55 |
教授 |
博士,通信与信息系统 |
熟悉 |
翁惠辉 |
男 |
51 |
教授 |
硕士,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熟悉 |
张正炳 |
男 |
52 |
教授 |
博士,通信与信息系统 |
熟悉 |
孙祥娥 |
女 |
42 |
副教授 |
博士,通信与电子系统 |
熟悉 |
佘新平 |
男 |
49 |
副教授 |
硕士,通信与信息系统 |
熟悉 |
杜 红 |
女 |
49 |
副教授 |
硕士,通信与信息系统 |
熟悉 |
邹学玉 |
男 |
48 |
副教授 |
博士,电路与系统 |
熟悉 |
李永全 |
男 |
48 |
副教授 |
学士,电子信息工程 |
熟悉 |
谢 凯 |
男 |
38 |
副教授 |
博士,电子信息工程 |
熟悉 |
赵承志 |
男 |
40 |
讲师 |
博士,通信与信息系统 |
熟悉 |
徐爱钧 |
男 |
55 |
教授 |
学士,自动化 |
熟悉 |
罗明璋 |
男 |
37 |
副教授 |
博士,信号与信息处理 |
熟悉 |
孙先松 |
男 |
45 |
副教授 |
硕士,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熟悉 |
陈永军 |
男 |
39 |
副教授 |
博士,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 |
熟悉 |
李涛 |
男 |
39 |
副教授 |
博士,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熟悉 |
蔡昌新 |
男 |
37 |
副教授 |
博士,信号与信息处理 |
熟悉 |
杨顺辽 |
男 |
40 |
副教授 |
硕士,信号与信息处理 |
熟悉 |
毛玉蓉 |
女 |
36 |
副教授 |
博士,信号与信息处理 |
熟悉 |
王圆妹 |
女 |
35 |
副教授 |
硕士,信号与信息处理 |
熟悉 |
夏振华 |
男 |
34 |
讲师 |
硕士,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熟悉 |
熊 杰 |
男 |
38 |
副教授 |
博士,计算机应用技术 |
熟悉 |
沈孝科 |
男 |
33 |
讲师 |
硕士,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熟悉 |
马寅秋 |
男 |
33 |
讲师 |
硕士,通信与信息系统 |
熟悉 |
涂继辉 |
男 |
32 |
讲师 |
硕士,通信与信息系统 |
熟悉 |
3.团队配备的合理性
项目组年龄结构合理,项目的主要人员均是5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占到79%,并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职称结构合理;硕士以上学历占到91.6%,学历结构合理。项目组有3-5年的协作经历,工作默契,是一支作风优良的团队,能够胜任该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表2实验室教师、科研团队一览表
年
龄
结
构 |
35岁以下
(%) |
36-45岁
(%) |
46-55岁
(%) |
56-60岁
(%) |
61岁以上
(%) |
人数合计 |
20.8 |
45.8 |
33.4 |
0 |
0 |
24 |
职
称
结
构 |
教授 (%) |
副教授 (%) |
讲师 (%) |
助教 (%) |
具有博士学位 (%) |
具有硕士学位 (%) |
16.7 |
62.5 |
20.8 |
0 |
50.0 |
41.7 |
(二)资金条件
本项目预计投入总资金913.23万元,其中申请中央专项资金600万元,省市财政配套资金150万元,其余资金163.23万元自筹。学校近两年财政状况良好,地方政府一直支持学校的建设,学校有能力保证配套资金的落实。
(三)基础条件
我校建有16层的专用实验大楼,其中电工电子基础实验中心用4层,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实训中心规划用3层。其中已用一层建了部分专业基础实验室,另外预留2层为本项目建设用房。而且电线、网线及其他配套设施均已留用,将保证设备到位后立即投入教学使用。
四、实施可行性
(一)项目基础
我校电气与电子信息类及相关本科专业11个、硕士点6个、博士点1个、在建博士点1个、湖北省重点学科2个。特别是通过中央财政批对我校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室建设的投资,加上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投资和我校配套资金的准时到位,我校先后于2003年、2007年建成了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也为本项目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总体规划基础
中心遵从“育人为本,理论与实验教学并重,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根据学校“面向石油行业,面向区域经济,面向基层一线”的人才培养定位,实验教学改革努力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做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改革并行推进,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同步进行,并将重点放在实验教学体系、内容、方法手段和管理模式改革与建设上,构建了满足电类和非电类电工电子实验教学需求的硬件平台,形 成了“四层三级一线”的实验教学体系,推进了“以需求为导向,与兴趣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实验内容改革,实施了“四结合一开放”的实验教学模式, 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工程实际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成效显著。2005年中心被批准为湖北省首批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被批准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2、硬件条件基础
目前中心总投资1500万元,建成10个实验室,2个校内实习基地,1个大学生电工电子科技创新基地,总面积达3600㎡,实验 仪器设备达3000台套。中心面向校内外23个 本专科专业,开出的实验课程23门,年接待学生近5000人, 计划内年实验教学工作量为45万人时。最近5年, 中心还接待了70多所国内外高校和企事业单位来中心参观交流,为行业和地方进行实验技术培训,发挥 了积极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3、软件建设基础
自2003年以来,中心获得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奖4项,获得 省部级科研奖励6项,获得专利4项;建设省 级教学团队1个,建设省级品牌本科专业2个, 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课程2门,教师 出版教材专著40部,其中“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5部;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0余篇;学生在全国和省大 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和数学建模、智能汽车竞赛等竞赛中获奖113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5篇。目前中心已成为湖北省省属高 校中颇具规模和影响的实验教学中心,在省内外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4、师资队伍基础:
长江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具有优良的传统,其前身原江汉石油学院电工电子实验室早在1993年和1997年两次被评为湖北省先进实验室,1999年被评为学校先进党支部。在历届实验室和中心主任中,有4人分别获国家教委实验室先进工作者、湖北省实验室先进工作者、湖北省劳模、模范党员、湖北名师等光荣称号,比如原中心主任曾被评为湖北省教学管理工作者,在2005年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教学名师。2009年以中心为平台建设的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被批准为省级教学团队,中心两位教师被评为“湖北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现中心主任余厚全教授,具有博士学位,教育部中南地区电子线路教学研究会理事,“信 号与信息处理”省级重点学科负责人,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与建设工 作,承担多项教研与科研项目,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和实验室建设 和管理的经验,先后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和湖北省高校共产党员称号
通过省级示范中心的建设,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作风务实、热心于实验教学工作的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这将有利于本项目建设。
5、组织机构与责任制的良好基础
在信息与通信系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中,采用子课题小组形式,组长负责制,专题研究建设,所有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目标明确,运行日程落实,检查落实,保证了建设按期按标准完成,这种形势为本项目的开展探索了有效途径。
(二)预算方案的合理性
项目的预算是根据目前市场供应商提供的报价作为依据,在充分调研、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的经费预算。在设备选择上,也经过了多次、反复、充分论证。设备适合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且价格合理,实际购买价格不会超过预算价格。
(三)主要工作思路与设想
(1)完善制度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学校按照发展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制定了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长江大学纪检和维修工程项目管理办法》、《长江大学基建项目和修缮工程审计暂行办法》、仪器设备采购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等,为项目实施并发挥效益提供可靠的政策保障。
(2)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
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审批后,我们将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将该实验室的建设摆在位,不断加强项目的组织建设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我校已经成立了以校长为负责人的专项资金管理小组,保证专项资金使用的规范和合理。项目的实施将在长江大学教务处、国有资产处、研究生处以及校学术委员会等部门的指导下,由我院学术委员会直接领导,由主管教学和实验室工作的院长组织相关人员成立项目实施小组,负责项目的各项具体实施工作。
(3)成立专家组,提供技术保障
学校将成立由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外聘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充分发挥专家组的咨询和指导作用,切实把握好所购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实用性、超前性,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并发挥效益提供技术保障。
(4)政府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高质高速
实验室设备的采购,我们拟将政府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对于实验室需求集中、价格昂贵的设备,将采取政府采购方式;对于价格低、零散的设备将由学校派经验丰富的采购人员采购。两种方式同时进行,既能保证采购的质量,又能节约时间。
(5)加强监督
学校的财务、审计、国资、纪检监察部门以及广大教职员工、学生团体还将充分发挥他们的监督职能作用,保证项目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水平。
五、进度与计划安排
时 间 |
内 容 |
备 注 |
2013.02
~
2013.05 |
1)成立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小组及指导小组,明确各小组的职责、权力。` |
|
2)调研国内其它高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情况,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编写规划书。 |
3)原有实验室设备清理维修,确定新环境下的使用方案。 |
2013.05
~
2013.10 |
1)完成实验室改造,场所、配套环境的建设。 |
请专家论证 |
2)按预算计划协商创新基地设备。 |
|
3)制定新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
|
4)派出人员到有关单位学习仪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技能。 |
|
2013.12 |
1)实验室设备上线,正式运行。 |
|
2)整理各项论证与建设的结题材料,迎接专家组的评估验收。 |
|
六、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
1.人员组织风险:本项目由具有丰富实践和理论经验的教授担任负责人,集合一大批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组成项目组,人员组织合理,敬业奉献精神强,能保证项目的实施。因此,基本上不存在风险。
2.生源风险: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气与电子信息类学科在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是发展的重点和热点,且每年都超过了预定的招生计划,报考我校电类专业的学生踊跃,因此,生源有保障,不存在风险。
3.效益风险:经过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磨练和建成后投入教学受到的效益对比分析,本项目组成员均是原建设成员中主要的骨干力量,一定能使中央与地方投资的经费发挥很好的效益,使教学收到更大的效益,因此不存在效益风险。
4. 仪器设备的淘汰风险:由于电子仪器的快速更新,必将带来淘汰作废的风险,但我们从电工电子示范中心建设中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①与仪器厂家签订更新换代,改进升级协议;
②与厂家联合研制开发,更新仪器,因此,可尽量避免淘汰报废的风险。
综上所述,本项目不存在风险。
七、主要结论
我校具备建设该项目的基础条件和能力,且拥有一支能够使用、维护及开发新增设备功能的教学科研队伍,能够使新增仪器设备限度地发挥其教学科研方面的作用。
通过购置本科教学急需的仪器设备,为相关专业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项目实施后,将极大地提高本科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改善科研条件,从而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为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两创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作贡献,希望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能够支持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