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GB/T 4271.2007(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试验方法)、GB/T 6424.2007(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所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试验均在总太阳辐照度不低于700 W/m2,且实验周期内,总太阳辐照度的偏离值不超过平均值的50 W/m2,日平均环境温度于。≥8℃,周围环境空气速度不应高于4m/s。
一、闷晒试验
将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所有接口均用堵头密封,测量闷晒条件下集热器内传热工质被加热的温度。测量时间为2010.10.12的09:00一16:30,当天同平均环境温度为17"(2,环境温度达到22.4"C,日太阳辐照量为17.6 MJ/(mZ-d),平均辐照度为573.5 W/m2,辐照度值达到980.6 W/m2。13:04:07时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传热工质空气的温度达到了值87.6℃,此时环境温度为21.2℃,辐照度为898.4 W/m2。
二、集热器时间常数测定
集热器时间常数T c定义为:在太阳辐照度从一开始有阶跃式增加后,集热器出口温度上升到从(te--ta)o上升至(te--ta)2总增量的63.2%时所用的时间。试验方法:在太阳能集热器上方10 cm处,用遮阳罩板遮挡住太阳能集热器采光面上的太阳辐射,并使集热器的工质进口温度近似等于环境空气温度。当达到稳态时,移去遮阳罩板并继续测量直到再出现稳态。当工质出口温度的变化小于每分钟0.1℃时,即可认为达到稳态。测量参数:集热器工质进口温度ti;集热器工质出口温度te;环境空气温度ta。试验结果,作出(te--ta)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3.23,并给出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时间常数T C。时问常数计算,给出两稳态间过渡过程中集热器工质出口温度与环境空气温度之差(te--ta)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从初始稳态(te--ta)o画起直到在更高温度下的第二次稳态(te--ta)2。计算得此太阳能集热器的时问常数为720s。
三、集热器入射角修正系数测定
对平板集热器进行四种试验条件的方位调节,这四种调节便试验入射角与亘援日射的角度分别约为O'C、30"(2、45"C、50"C、60"C。直接日射入射角用日晷测量。每个试验周期内,应使集热器方位保持在该入射角的±2.5。范围之内。数据应在一天内采集完毕。对于每个数据点,传热工质的进1:1温度应接近环境空气温度(两者差值应在±1。以内)。
四、集热器组合方式试验
由于太阳能能源密度小,分布分散的特征,太阳能的利用势必存在占地面积大的特点,单个集热器对工质加温的能力有限,显然不能满足生产需求,所以生产中将集热器阵列排列使用。并联可加大空气流量,串联可以逐层提升空气温度。把太阳能集热器进行串联,上一个集热器加温后的工质再接入下一个集热器的进口,对工质进行连续加温,能够提高工质的温度,但同时集热器有一定的热损失,所以将集热器串联起来总体效率会相应地受到影响,试验做出串联效率曲线,以对串联数量的取用作参考。分别测量相同条件下,串联不同个数集热器的总体效率,分析其变化规律,为更有效地使用集热器提供理论依据。
集热器串联后各出口温度如图3.25,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串联使用时,块集热器平均出口温度为30.08℃,比平均环境温度10.37℃提升了19.71℃,块集热器出口与第二块集热器入口相联,一出口温度即为二进口温度。第二块集热器平均出口温度为39.30"12,传热空气温度又被平均提升了9.22℃,随之第三块集热器又将传热空气温度平均提升了至46.09℃,温度升高了6.69℃。集热器出口温度随辐照度增减而升降,12:40太阳辐照度达到当日值976 W/m2,环境温度为10.96℃C,三块集热器出口温度分别达到34.3℃,43.8℃和51.0℃,也是各自当F1的值。测试期间,平均辐照度862 W/m2,3个集热器平均出口温度分别为30.1℃,39.3℃和46.1℃。经过测试,试验时间内单个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平均效率为52.41%,串联2个集热器后总体平均效率38.62%,串联3个集热器后总体平均效率31.92%,可以看出,串联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能够提升出口温度,但串联3个集热器时总体平均效率已经降至31.92%,工程应用中,应结合所需温度、效益及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使用方法。
http://www.zhenghangyq.com